2009年9月27日

在沒有問題裡找問題


■作者:愛德華.狄波諾 Bono, Edward De
   譯者:吳春諭
   出版社:臉譜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4/30
   商品語言 / 中文/繁體





關鍵不在天生的智力 而是後天訓練的思考力

作者認為智力是一種潛能,是基因早已決定而無法隨意改變,但思考力卻是一種技能,可以透過後天的訓練與學習而進步。關於作者提到智力高人一等的人最容易掉進自己的智力陷阱,我深感認同,因為智力愈高者愈能捍衛期觀點而不認為有必要嘗試改變。

蘋果

前幾天腦中突然浮現一個question,為什麼蘋果電腦要叫做蘋果電腦 ? 為什麼蘋果日報不叫香蕉日報 ? 為什麼很多書本都喜歡拿蘋果來命名或是使用蘋果來做為舉例 ? 到底蘋果意味著什麼意涵 ? 還是根本從頭到尾就毫無任何理由 ?


一、蘋果的歷史
蘋果原產於歐洲和中亞細亞。哈薩克的阿拉木圖有蘋果城的美譽。中國古代的林檎、柰、花紅等水果被認為是中國土生蘋果品種或與蘋果相似的水果。蘋果在中國的栽培記錄可以追溯至西漢時期,漢武帝時,上林苑中曾栽培林檎和柰。但也有看法認為,林檎和柰是現在的沙果而非蘋果,真正意義上的蘋果是元朝時期從中亞地區傳入中國的
現代漢語所說的「蘋果」一詞源於梵語,為古印度的另一種水果,在佛經中被稱為「頻婆」,後被漢語借用,並有「平波」、「蘋婆」等寫法。
明朝萬曆年間的《群芳譜·果譜》中,有「蘋果」條,稱「蘋果:出北地,燕趙者尤佳。接用林檎體。樹身聳直,葉青,似林檎而大,果如梨而圓滑。生青,熟則半紅半白,或全紅,光潔可愛玩,香聞數步。味甘松,未熟者食如棉絮,過熟又沙爛不堪食,惟八九分熟者最佳」。許多中國農學史、果樹史專家認為這是漢語中最早使用「蘋果」一詞。

蘋果在中國古代又稱「柰」[1]或「林檎」。李時珍說:「柰與林檎,一類二種也,樹實皆似林檎而大。有白、赤、青三色,白者為素柰,赤者為丹柰,青者為綠柰」和「林檎,即柰之小而圓者,其類有金林檎、紅林檎、水林檎、蜜林檎、黑林檎,皆以色味立名。」。而《食性本草》中亦有說「林檎有三種,大長者為柰,圓者林檎,小者味澀為梣。」

中國土生蘋果品種在清朝以前曾在今河北、山東等地廣泛種植,其特點是產量少、果實小、皮薄、味道甜美,但不耐儲存,容易破損,因此價格昂貴,清朝時期北京旗人用其當作供果。清朝末年,美國人在山東煙台等地引進西洋品種蘋果,日本在日俄戰爭之後,也在關東州的熊岳設立農業試驗基地,引進西洋蘋果並進行雜交改良。民國時期以後,西洋品種蘋果逐漸在中國市場上佔據主要地位,中國土生品種蘋果逐漸被果農淘汰,種植範圍不斷縮小,最後僅河北省懷來地區有少量保存,但這些果樹也於1970年代前後在中國滅絕。
(資料來源自維基百科)
 
二、蘋果的文化

1.由於蘋果的「蘋」字與平安的「平」字同音,因此蘋果在中國文化中有平安、吉利的意義。在中國文化中,贈送蘋果表示祝願受贈者平平安安
中國人過年過節喜歡吃蘋果,不吃也要買來擺放在果盤中,增加喜慶氣氛。也有人認為蘋果的紅色有一種見紅就發的意義。

2.在香港等地,西洋蘋果又稱蛇果,但並非因為它是聖經中蛇引誘夏娃和亞當吃的禁果,而是因為以前從外國進口蘋果時,有人聽到外國人稱讚蘋果 delicious (美味),誤以為此即蘋果的洋名,所以又將其稱為「地利蛇果」,後簡稱蛇果。

3.台灣年長一輩的人或說台語的民眾多數習稱蘋果為「リンゴ」(ringo),這是日本的片假名發音,漢字寫法即為「林檎」。傳統閩南語則稱作「Phōng-kó」,漢字「蓬果」。
(資料來源自維基百科)
 
4.紐約這個城市是被稱為“big apple”(大蘋果),意即是美國最興旺最先進的地方有著最好的東西,他們更認為這便是全世界最繁榮的城市(關於紐約又叫大蘋果的原因與其歷史背景有關,這邊暫且不離題多談當時的時空背景,有興趣者可以另外再進一步查閱)


三、蘋果的色彩造型與意義
  1.蘋果的外型雖然有黃有紅有綠,但給人的印象主色調為紅色,紅色彩是鮮明的,可能的意義有:熱情、浪漫、完整的愛、火焰、暴力、血腥、侵略、喜慶、力量、醒目和生氣等。紅色在很多文化中代表的是停止的訊號,用於警告或禁止一些動作。
2.蘋果是一個普為大眾熟知的水果類型,擁有一個普及化的形體印象。
3.拿起蘋果咬一口而發出的喀滋的行為與聲響也是蘋果令人印象深刻的特徵之一。
4.由於蘋果是聖經中蛇引誘夏娃和亞當吃的禁果,因此也有人認為蘋果是一切罪惡的源頭而被認為有誘惑及情慾的意義在。
 
四、關於蘋果日報
  1.報紙的名稱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所想出來的,他認為:「若當初亞當和夏娃沒有咬下蘋果,世界上就不會有善惡,也沒有新聞的存在。」因此將報紙命名為《蘋果日報》。
2.《蘋果日報》常將傳統上認定為「煽色腥」(或作「腥煽色」,煽情、色情、血腥sensational。譬如:清涼照、走光照、偷拍照、屍體照、血肉糢糊的照片等)之圖片刊出,甚至以大版面刊登在頭版。發生社會事件時,《蘋果日報》常以逼真的連環插圖(示意圖),巨細靡遺的描繪事件流程,自殺(最近開始收斂)、犯罪及殘暴行為也不例外。
3.《蘋果日報》自稱是「台灣最貼近讀者生活的一份日報」,強調其「核心宗旨為真實、創新、貼近讀者需求,每日提供綜合新聞、財經、娛樂、體育、副刊等五大類資訊。」
 
五、關於蘋果電腦
  1.發跡於車庫的蘋果驚奇在一九七六年四月,蘋果電腦的驚奇之旅便在位於加州洛奧圖斯客城市克里斯大道二○六六號(Los Altosc, Crist Drive 2066),賈伯斯父母家的車庫裡正式揭開了序幕。從此,該地亦成了一處聖地。後來,沃茲尼亞克亦嘗試說服惠普從當時正全力發展的工業用計算機,轉換跑道改以「個人電腦」為研發主軸,沒想到卻碰了一鼻子灰。
蘋果所研發出來的第一架機器,其實是一張主機板,使用者必須自行將這張主機板安裝到自己所選的機殼插槽裡。這一張主機板可以安裝在電視機上,但主要的客戶層是鎖定在對先進資訊科技有所迷戀的人士。基本上,這塊主機板是沃茲尼亞克所設計,他不僅擅長操作微處理器,而且多年下來,技術可以說已經是出神入化了。
2.邀迷哥迷姐共嘗「蘋果」至於市場行銷及「劃時代」的演說則完全交給賈伯斯操心。此外,也多虧了賈伯斯,公司的名稱才會命名為「蘋果」。這是賈伯斯最喜愛的水果,同時也得以讓他玩起文字遊戲 :"byte"這個字原本是指二進位制的位元組,但同時也讓人聯想起"bite"(啃咬)這個動詞。

3.蘋果一號確實是項創舉,像隨機內建8KB的RAM,還有人堅持必須強調該機器運作「非常迅速」,透過磁帶機,可以每二十秒寫入或讀取4KB的資料。並且以此為號召,邀集所有的迷哥迷姐們一同來「品嘗蘋果」。由此,得以一窺蘋果電腦兩名創辦人的反抗性格,尤其是賈伯斯的個性。這兩人的性格已經宣告了「他們的信念在於免費或者用極低廉的價格將軟體配備在蘋果電腦上,讓蘋果電腦的愛用者免於必須經常花大錢,才能取得最基本的工作軟體。」
(資料來源商周)

六、蘋果遊戲
此遊戲是來自於一本書「蘋果的中文是什麼?」之簡介。
不妨試試捉弄朋友,方法如下:
跟朋友說:現在問你一個問題,你得儘快回答……(裝作若無其事地問)蘋果的中文是什麼?

Apple。

十個人,九個答 apple。

蘋果的中文是 apple?

反應快,不一定是好事。

為了達至速度,我們犧牲了多少真正思考的機會?

2009年9月24日

時尚x音樂x髮型 的激盪









2009年安室奈美惠代言沙宣的廣宣,,整體呈現華麗宮廷的凡爾賽風格,今年沙宣提出的是「閃亮、光澤」的秀髮,除了閃耀迷人,必須具備「如同喀什米爾羊絨般的好髮質」。

這是一支非常震撼我的CF,觀賞這張圖片,可以感受到一股絕代風華的氛圍,安室與身邊的角色又呈現出現代與復古的反差,是一部非常華麗的且具創意的CF











這部CF我看了有三十次以上,整部廣告的內容實在是太豐富了,也十分精緻用心,似乎我的眼睛如果不小心眨了一下就會漏了什麼!

先談談我對於CF的整體感覺,一開始鏡頭向中心運進,女主角位於中心,整個廣告的時空好似慢動作一樣的倒轉,可以發現女主角坐在中間靜靜的轉頭,似乎有種不可一世的氣質,身邊的中世紀貴族的繁複的捲髮與動感動作和女主角的時尚俐落、沉靜產生強烈對比,但整體卻還是跟著音樂在一種把動作調慢的節奏感當中。

仔細觀看畫面,好像還略帶有水波的波動,主角身邊除了中世紀的貴族還有一個很有趣的元件,是一批馬在跳躍。
跟著畫面跳到了主角在沐浴,頭髮呈現一個S曲線,身邊有一群婦女在彈奏豎琴,畫面再跳至主角與水波浪般的秀髮,最後出現的是金鑽造型的沙宣產品。
倒轉的手法讓我感到有一種時空的前進後退與一種流動感的節奏呈現,整部影片似乎都在強調一種波浪般的柔順髮束與波浪般的浪漫節奏,馬兒的跳躍、水波、倒轉的流動節奏、豎琴代表的旋律、S型等等。

創始人/
維達沙宣在五零年代創造了沙宣這個品牌,在跨越藝術、時尚與商業佔有重要性指標,回顧沙宣發展至今可以分為五個時期,每個時期配合當下的生活環境,則有不同的風格樣貌與新觀點,有人說這是一場美學的革命,沙宣先生將現代主義元素帶入流行觀念中,令今日的髮型時尚世界得以如此蓬勃發展,沙宣超越了時界地界,顛覆人們的的審美傳統,更塑造了時尚愛好者的價值觀、消費模式與生活方式。
(詳細閱讀可看官網)
 
  







金鑽造型的產品表現出奢華貴氣,搭配沙宣的理念,深受女性喜歡。


2009年9月20日

急凍醫世代

「急凍醫世代—2009醫療與科技藝術國際展」,以醫療「倫理學」與「無障礙科技藝術」為其核心概念,展出許多具互動性及遊戲性的作品,透過這些作品期許觀眾「體驗失能」與「多重感知」的各種感觀觸動外,也激發出不同思維與省思。
這些作品透過科技的運用,而將藝術的影響力延伸至醫療領域,甚至希望能藉此幫助病患走出病房打開封閉世界。
數位輪椅藝術/這作品昰為了鼓勵失能者能夠超越身體的極限,用藝術來表達自己,藉著一抬輪椅和螢幕投影 ,在坐上輪椅後,利用輪椅的軌跡來作畫,也可以選擇不同的色彩。
選擇向大家分享這個作品,昰因為當下看到它,就被它的意義給感動到了,配合展覽主旨「無障礙科技」,讓失能者能夠藉由這樣的方式來超越自己的障礙,使障礙化為無形,填補了生命中的缺口。

實話錶帶/ 這只手錶會感應你的頻率,當你說假話而內心有所波動的時候,燈光就會從冷靜的藍轉為紅色,使用方法為戴上它,由旁人向受測者發問,若呈現藍色代表受測者當下狀態很平靜,當聽到問題,色彩馬上變為紅色,就代表可能受到刺激。但不知為何我戴上它,一直都呈現無法平靜下來的紅色,我推測我自己是心情太好了,完全無法冷靜阿!
家用脫皮/關於蟲類經由蛻變而改變身分的過程,將此思維套入人類作為發想,當人類展開蛻變而脫下舊皮,表示此人已離開自己身體,長出新皮變成另一個人。我覺得在此之中有趣的是,在此概念底下的定義,還象徵著人的個性與外在形象(家用脫皮)之間的新疆界,運用家用脫皮融入我們的生活細節,呈現多樣貌。
作品當然並不只有這些,以上是針對較有印象的作品所作的介紹,有興趣的人可以到場參觀與作品互動會比較有感受力。

看完展覽,許多新思維在我腦中思考沉澱,從不同的角度來觀看或切入一個議題,能夠激發出不同的創意跟答案,真的很棒!

2009年9月17日

插畫繪本

說文解字/插畫繪本
插畫 il.lus.tra.tor
英文為「illustration」,源自於拉丁文中的「illustradio」,意指照亮之意,換言之,插畫具有可以使文字意念 變得更明確清晰之意。 插畫可分成廣義與狹義兩種註解。廣義的插畫是指凡帶有濃厚的「描述思想感受」成分的藝術作品,包括平面製作 (如描寫味濃的純繪畫、無字圖畫書等)。狹義的插畫指一切出現在印刷物中與文字結合的平面造型藝術作品,如 各類圖表、素描、水彩、油畫、版畫等(徐素霞,民85)。插畫在圖畫書中不僅能增加美感功能,還具有輔助文字 意涵、增強主題內容的表現功能,圖畫書讓 大部分的內容蘊藏在插畫中,因此讀者可以藉圖了解文字意涵;甚且, 在無字圖畫書中,插畫擔任了所有的敘事工作(林敏宜,2000,p.51)。



圖畫書 picture books
英文為「picture books」,在日本稱為「繪本」,顧名思義是一種以圖畫為主,文字為輔,甚至可以完全沒有文 字、全是圖畫的書籍。(林敏宜,2000,p.5)沒有文字敘述的圖畫書就稱為無字圖畫書(曾美慧)。圖畫書的稱 謂包括童書、兒童讀物、圖畫書、圖畫故事書、繪本等(黃淮麟,2001,p.5)但近年來各式專文討論逐漸採用 「圖畫書」取代其它稱謂(伊彬,2004)。



news/
80年代開始,圖畫書獲得台灣出版社的注意,數量變得越來越多,到了90年代、千禧年期間,台灣圖畫書可說是到了尖峰階段,無論是出版、銷售量,都創下台灣有史以來最高的記錄,而且形成很長時間的“高原期”。到了近期,讀者對圖畫書的品位提昇了,開始主導繪本市場。


十大網址/